人文关怀:阅读长沙房地产界具有人文气息的企业刊物 |
关于内刊:企业文化的另一面旗帜 众所周知,时下很多企业,尤其房企都在热衷于企业内刊的建设。内刊,顾名思义,企业内部刊物,但内刊的实质却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一个特殊载体,是企业文化举足轻重的传播平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面镜子,内刊要全面展示企业文化的精髓,反映企业内在的独特魅力。 房企内刊的兴起,被某些人戏谑性地称之为“中国现象”——企业人富得搞文化,文化人穷得赚钱。商人谈文化,文化人经商,使经济文化都不伦不类……时下也经常听到一些言论,大抵是:房地产业是最缺乏文化的行业,是文化的沙漠地带;也有说房地产商见利忘义,是最不阳光的产业之类,虽然观点有失偏颇,但确实也给房地产商提了个醒。房地产业未来的竞争,或许不再是地段、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也未必是环境、服务和品牌的竞争,而是一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但究竟有多少地产大亨们能够直面姑且不论。单就企业内刊而言,一本充当宣传企业文化的阵地及工具的杂志,一个承载企业品牌,使更多的人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建立企业与内部及外界间精神桥梁的本本到底能不能达到期望效果,从而完成其使命呢? 显而易见,很多成熟的房地产企业都有自己内刊,如万科,金地,顺驰,复地,SOHO中国、卓越、阳光100等等,而且内刊品种丰富:宣传企业文化者有之,宣传企业品牌者有之,专门为客户服务者有之,更多的是三合一复合型内刊。很多内刊不失为优秀读物,引领时尚,服务客户,甚至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客户的生活方式!真实地说,企业内刊成为房地产企业成功“圈人”的重要道具,所谓“得客户者得天下”。 事实证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企内刊正在开始构建企业文化的重地。地产内刊的最大层面应在于思想的展示,既服务于地产本身,也同时为地产消费者提供文化支撑,随着行业的日臻成熟,房地产将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产品,它更需要艺术与人文的关注,内刊在这里充当了企业的“代言人”,并树立了一面企业文化的旗帜! 甚感欣慰的是,在城市化进程阔步前进的今天,不少房企,尤其是开发商,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广阔前景与未来,真正感受到内刊作为另一种更具文化价值的“楼市名片”的重要性了,内刊影响消费者追求文化意识形态的作用初现端倪…… 但是,作为一串出自企业喉舌的独特声音,一张企业文化宣传先锋和展示企业形象的个性名片,内容的创新和选题策划,仍然是办好内刊的重点。作为企业,要敢为人先,与时俱进;要有勇气站在行业的高度,深入民众来办内刊。内刊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就要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能够客观公正;而要办得好,在文章组织、立场的确定、情调的营造、版式设计等方面要下足工夫。如果把内刊作为企业老板的传声筒,或企业政策的黑板报,甚或是企业给自己高唱赞歌自吹自擂的舞台的话,就是对内刊最大的误解和嘲弄了,涉嫌恶俗的东西,不要也罢,免得坏了自家声名。 综上所述,企业内刊需要具备的是独立、热情、客观和开阔的精神。一份企业内刊所要表达的东西应该远比大众媒体、流行刊物、行业杂志更加的细腻而深刻,因为它需要对自己所依附的企业有深刻的理解、前瞻性的眼光和艺术化的阐释。 以下是编者在房产市场常看到的几本相关企业的内刊,虽然也很稚嫩,但毕竟已经发声,特作简要评述,以飨读者。 阳光100 主办单位:阳光100集团 出版:阳光100俱乐部 会刊 说起《阳光100》,就不得不说易小迪,作为阳光100的决策者,易小迪在业界乃至国众多大型企业决策者当中仍然是最具品牌意识的,最推崇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人(资料:《城市开发杂志》2005第12期“2005中国房地产影响力”盘点中,评出了上年度地产界10大观点人物,易小迪总经理作为“地产思想先行者”荣登榜上,上榜理由为:“为城市创造价值”)。 阳光100之所以声名远播,得益于“观念改变一切”,阳光100的品牌故事很多,而作为阳光100的喉舌,内刊《阳光100》的作用功不可没。 打开《阳光100》,整版大红的颜色,仿佛走近阳光100国际新城大门前红色立柱直入云霄的标志性建筑;简约、时尚、大胆的设计风格和阳光100国际新城的建筑相得益彰……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阳光100正以热情和实力“为年青的中国,为中国的青年”而努力“创造居住文明,传播时代文化”,在为“倡导未来生活方式”全力以赴! 阳光100项目的背后总是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关于建筑设计的故事。设计,在阳光100看来,建筑要容纳的不仅是人、物,而更要容纳一种更高尚的生活方式,所以建筑的设计更应该是文化生活的设计,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综合表达。 在阳光100俱乐部会刊VOL.1里面,怀念胡同,是对文化的至悟和感怀;贪恋阳光,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然而,因两次离婚而因此“独立”的小姑玛丽的所谓的快乐永远是个未知数,也许,她更需要得到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女人的快乐,人性的关怀,应该也是针对像小姑玛丽这样的更多的人群,他们需要关注,需要关怀,或者呵护。当然,在这里,一个对建筑一无所知的人,也能看到关于建筑设计的人文意义,借此了解一番“建筑批判”的意义所在,哪怕是一个专有名词也好。据说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类有天生的获取知识的欲望和能力以及好奇心,开卷有益,居家在这里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因素,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和艺术高度,阳光100,只为满足懂得营造和享受生活艺术的人而造。够了,生活从来都是讲究品质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只不过未来生活更关注的是人文的精神与思想。 思想先行,阳光100做到了! 《生活》 主办单位:长房集团 总编:彭安琪 副主编:唐频子 关于长房,脑海中的纷繁复杂的信息太多。不可否认的,长房作为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直是以“江湖老大”给人印象最深,事实亦是如此,长房作为本土企业之翘楚,勇立潮头,以品质见证实力,不失大将风范。 第一次看到长房企业集团内刊《生活》,是在其企业网站的“企业文化”专栏看的电子版,虽然说少了看杂志的所应具有的“捧读”的感觉,倒也另有一番滋味。(其实,电子版的《生活》已经很具有“生活”气息,也可以用鼠标来“翻”,这也应该说是长房企业的“品质”特质的体现吧!)虽然,电子版的《生活》看起来有些不适,但可以感觉到应该是厚厚的一本!由此可以看出,长房企业在内刊的投入上是花了大气力的为企业文化构建前沿传播重地,打开企业文化之窗之举措,长房企业依然走在了本土同行的前列,可敬可佩,亦可圈可点。 关于《生活》的生活主张,开篇即以“享受有价值的、优美的人类生活。”(托尔斯-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为引子,心,可以翱翔于四海,身有一室之所安仍然是人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人类文明要求首先要有羞耻感,这是意识形态的;其次要果腹,饿着肚子总不能干革命的,这是物质的;而身有所居,居有所安,安有所享,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了既要有安身之所,而且要住得舒爽、旷达,一如做人的境界。凡人如此,哲人亦然生活的空间决定生活的品质。站在这个高度,建筑要体现文化,生活则要诠释人文境界的品位,《生活》亦如此。 而对于生活的赏鉴,巴赛罗纳建筑的奇幻之美,萨格拉达大教堂这一人间奇迹,理当是巴塞罗纳的灵魂。一座城市,总是有她独特的、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像所有城市一样:是人类创造的最美妙、最高级、最复杂、最深刻的产物。对城市的认识与感知,最终来源于对城市生活的认识与感悟简单的说,就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所以,我们崇尚简单的生活、时尚的生活、“多个脸盆多份爱”的浪漫生活。以至于林语堂先生对于人生快乐问题的看法简单到如此深刻音乐的享受,我们谓之艺术;吸烟斗,我们谓之物质的享受,可是我们能说前者比后者是更为高尚的享受吗?建筑如此,生活如此,文化如此,人生境界亦如此!当时代的挖掘机轰隆隆的摧毁掉人们世代生活的居所、习惯、记忆、思维方式以及观念的时候,老房子注定要在城市化进程中灰飞烟没厖期待与奋进,光荣与梦想,一切无限可能,都留给未来吧。 虽然有些稚嫩与步履轻微,但已经站立,上路厖赞美之余,直谏有二:其一,硬性广告偏多,且占据首要版面,难免有DM之嫌,商业化固然重要,喧宾夺主,舍本逐末实不可取;其二,封面主题表现力尚欠,内文图文版式可走时尚、简约风格,以呼应企业及产品“品质”特质。 煮酒论英雄,《生活》躬逢其盛,伴随着长房企业的呼吸与脉动,阳光总在风雨后,期待《生活》更生活。 《西街生活》 主办单位:西街花园客户俱乐部 责任编辑:嫣然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2005年11月号以“反思”为主题的《西街生活》中对西街花园一期在规划、景观、建设、物管、客服等诸多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检讨,并列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西街此举,尽管没有见明见智,却也应对了“痛定思痛”,至少也“知耻而近乎勇”了。于一间外来企业并且在本土颇有名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此举难免让人钦佩有加。 《西街生活》正在一步步走近消费者,真正开始站在消费者立场来看自身,正如在刊首语中“把耳朵叫醒”一文所言:……因此,我们心存感激,感激那些督促我们不断前进的人们。他们有客户,以投诉建议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各项工程的不足;他们有专家,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我们很多指点;他们有合作伙伴,在合作中让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更专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反思,更了解长这座城市,更了解这座城市的人们,以及他们想要的生活…… 与以往很多企业的内刊相比,《西街生活》较为真实的体现了内刊的作用与功能,直面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可取与不足,承载了企业文化宣传阵地与手段的功能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大唱赞歌和充当企业消息留言板的场所。因为,他们知道,客户满意度才是他们真正的财富。 从视觉方面看,很好的手感、近似正方形的开本、简约风格的设计、时尚的色彩、精致的装帧……《西街生活》怎么看都像一本摄影或艺术类杂志。在DM泛滥和劣质印刷品广告横流的今天,至少能看到像《西街生活》这样外观清秀雅致、言之有物的,尽管也有广告嫌疑的刊物,算是幸运。 获得尊重,给予理解与支持,从《西街生活》可以开始。 。 《新生活》 主办单位:长沙奥林匹克花园 主编:张卫华 “新生活 运动家”,一句仅仅六个字的广告词,已经很好地阐释了奥林匹克花园居家的特色涵义——运动!中体奥林匹克在全国成功开发建设25处奥林匹克花园,无一例外不以“运动”、“健康”、“生活”、“家”为主题,就连《新生活》刊物也是以运动为主题,通过对“运动”、“健康”的本色表达来反映被称为“城市动物”的现代人对自然以及健康生活和家的向往。 语言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感情色彩,中国人如此, 外国人亦然——人的住所,建筑物谓为“房子”(HOUSE),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而当一个漂泊已久的游子或居无定所的行者在呼喊:我需要一个“家”的时候,赋予“房子”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这个“家”(HOME),是港湾,可以停泊;是臂膀,可以依靠;是晴雨伞,可以遮阳挡雨;是一片自己的天空,可以自由飞翔……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家”,一个美丽的家、一个和谐的家、一个健康的家……。同样,对于“健康”的理解,如果仅着眼生理层次的身体素质的好坏,那就只是 “健康”的一个方面了,被繁重的城市生活所累的人们,已经难以胜任这种非常的城市生活而迫使自己如“城市动物”般行走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通过身体上的运动来释放体能以获得健康的躯体,而更需要精神的、心灵深处的、骨子里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而《新生活》让他们找到方向,让他们找到更具人文关怀的气息和所在。 佐证如下:(《新生活》NO.3 长沙奥林匹克花园专刊/第三期/2005年9月 第37页 节选) “To realize a will with one lifestyle 用一种生活,还一生心愿, 母难日,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呵!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全文详见原刊) 关怀母亲的健康,了却为人子女的心愿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性关怀啊…… 这就是《新生活》带来的对奥林匹克花园的感怀与认知。读者,并不一定是你的客户,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作为企业窗口的企业刊物,要永远站在民众之上,广泛关注民生的点滴生活,体会人们内心的世界,和他们真正想要的,才能赢得口碑,树立品牌。 《Excellence Life 卓越生活》 主办单位:卓越集团 主编:李宁 责任编辑:尹朝晖 真实的说,《Excellence Life卓越生活》甚至可以归为生活杂志,无论立意、栏目、采编、文字乃至一张小小的插图,还是整体的装帧、版式、设计……都蕴含“卓越”气质。就可读性而言,《Excellence Life卓越生活》已超越作为内刊所要表达的,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广泛的读者层面。 从2006年1月号刊物来看,其栏目策划与文章设置都已趋近完美——从国人的居住现状及历史到英伦的住房情况,有针砭时弊之言论;有来自天籁之所西藏的风土人情,也有来自陌生世界的“马赛印象”;发刊时期正值新年,因此可以看到南北新年习俗之对比,还可以学习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和品尝红酒的甘甜浓香,顺便了解一番瑜伽术的健康原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山野乡村的纯朴气息各得其所…… 当然,关注蔚蓝海岸业主人群的生存状况和成长历史仍然是《Excellence Life卓越生活》所不曾忽略的主题。关心生活细节,关注人文情怀,打开生活智慧大门,《Excellence Life卓越生活》不一而足。 真正的好刊物(尤其内刊),拥有忠实的读者群是要着。于内刊而言,更是企业宣传自身文化的重要阵地及工具,如果把它作为唱赞歌的传声筒和发消息的黑板报,那就是对内刊的严重误解了。服务于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并承载企业品牌价值,企业文化宣传仍然是内刊之首要功能与责任。汇聚读者人气,广泛推崇企业文化……《Excellence Life卓越生活》明显做到了。 《Excellence Life卓越生活》,仍然值得期待。 《小城故事》 赞佳新城生活特刊 一看到“小城故事”,总让人无法不怀想70年代,总令人想起一些往事:绿军装与喇叭裤共存,五讲四美三热爱在迪斯科与霹雳舞的喧嚣中沉沦,唱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拿崔健原汁原味的反叛来标榜自己的独立特行,看《霍元甲》梦想做武林高手扬我国威,写作文总免不了加上一句: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政策好啊……为收集毛主席像章而乐此不疲,以拍摄有几张120的黑白照片而沾沾自喜……或许,曾经生活在小城故事里的今天是社会栋梁的人们,在城市化进程的历练中,怀旧,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桥流水,又见炊烟的童年在记忆中似乎消失殆尽;与生俱来的真实思想已被强迫改变或接受…… 今天的这个时代,在不可理喻的狂热和无法进行逻辑思维的状态中迷失……实用,浮躁,虚伪,功利,欲望奔流……太多的因时代变迁带来的改变,难道要真的也要改变人们最原始最本质的那份属于自身与生俱来的气质吗?千人一面,来去匆匆,没有年少欢乐纯真的笑,更没有撕心裂肺发自肺腑的哭,难道人们真的愿意把这份自己早已厌倦的枯燥留给他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吗?亲亲小城,不仅是妈咪,也同样是宝宝的梦想! 过去的十年,谁知道,河西发生了多少变化?未来的十年,河西又将会怎样?在赞佳新城,人们找到了亲亲小城的味道。正如《小城故事》里所说的: “园林,触摸岁月的痕迹。 我们在园林里,触摸岁月的痕迹,走过曾经的岁月:在音乐喷泉,听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不能自拔;在大榕树下,依稀看到那个满天星空的夜晚,外婆给我讲那过去的事情……虽然我们的样子已经被社会打磨成千面,但是体温相似,情有共通。” 在灰黄封面的记忆里面,隐藏着童年的梦想和青春年少的无奈与心事……远离喧嚣的城市,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曾经岁月,《小城故事》,同样情有共通。 |